![]()
張嬸又來到樓后邊撩起衣襟偷偷擦眼淚,她怕媳婦看見再惹麻煩,只好在這里發泄一下,平靜一下自己快要崩潰的心。平日的白眼也就罷了,今天因炒的菜兒媳不喜歡,竟然惡言惡語開口罵她:“老不死的,你能弄了個啥!”同單元的吳媽撞見了,充滿同情地問:“她又欺負你了?”張嬸一邊抽噎著,一邊委屈地點點頭。吳媽對張嬸的遭遇早就忿忿不平,同情地在張嬸因抽搐而不斷起伏的背上輕輕撫摸著。
張嬸的丈夫死得早,她既當爹又當娘,看盡人間冷暖,含辛茹苦才把一雙兒女拉扯大。十年前,兒子女兒都結婚了,他們在城里買房子時,張嬸還傾其所有豁出老臉為他們分別籌湊了伍萬元。如今張嬸已經六十五歲了,頭發白了,腰也彎了,她深深感到自己已經力不從心,做不動莊稼活了。多年的勞累使她落下一身毛病,腰腿疼不說,竟幾次暈倒在田地里。想想以后沒啥花大錢的事了,自己也算功成名就,該進城和兒孫們一起享享清福了。于是她自斷后路,狠狠心賣掉了自己一手蓋起的二十米平房。想著自己要變成城里人了,張嬸嘴角浮出了笑意:她內心充滿著憧憬。那些日子,她看什么都那么順眼:天是藍的,空氣是香的,白云是友好的,碰見的人似乎都在向她祝福微笑,連天上的鳥兒都像是在為她歌唱!
進得城里,她想自己以后要錢沒用了,就把自己多年的積蓄和賣房錢一共二十萬元,全部分給了兒子和女兒,不偏不倚一人十萬,唯獨給自己沒留分文。
按農村人的習慣,他住在了兒子家。起初的日子張嬸是快樂的,她整天忙前忙后,做飯洗衣打掃衛生外加帶孫子,感覺生活很充實。媳婦雖偶爾給她臉色看,她想誰家過日子不磕磕碰碰,忍忍日子也就過去了。后來隨著孫子上了學,兒媳發脾氣的頻率越來越高,變得越來越難伺候。不是嫌衣服沒洗凈,就是數落她做飯不干凈。想想已經回不去的家,她沒有別的選擇,只能咬牙忍著。一日晚上,兒媳終于說出了張嬸想不到的話:“你又不是只生了你兒子一個,憑什么只在兒子家住?”望著一旁屁都不敢放一個的窩囊廢兒子,張嬸悔得腸子都青了。
有一天,兒子女兒終于坐在了一起,一個個都烏雞眼似的,張嬸成了那場官司的標的物。在一場撕破臉皮連吼帶罵的吵鬧聲中,雙方做出了妥協:張嬸由兒子女兒輪流管,一人一個月!從此張嬸沒家了,成了兩處穿插寄宿、兩個店主都不待見的特殊旅客。
在兒子家,原來媳婦會給家里留買菜錢。后來眼見沒錢買菜了,兒媳卻視而不見。張嬸不敢張口向兒媳要,只好在小區里偷偷撿垃圾,被兒媳發現好一頓訓斥:“你把我家當垃圾場了,你不怕人笑話我還丟不起這人呢!”兒媳見幾天菜里沒肉,又惡聲惡氣地說:“你這是清惡水吊豬娃哩,不把一家人害死你心不干!”她怯怯地說:“沒錢了。”兒媳反問:“你賣破爛的錢藏下下崽啊!”
好不容易熬到去女兒家住,人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,心想應該會對她好一些。誰知女兒也沒有好臉色:“農村人從來就是養兒防老,你倒好,就想著給你兒子過日子,攪得我們也不得安生,跟著你受罪!”
張嬸心存的唯一一點希望破滅了!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,老天要這樣對她,她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了活下去的理由。她活著只會讓兒女們更難受,只有自己死去,才是解脫自己和兒女的唯一辦法。她覺得自己已經成了沒用的人,成了他們的累贅。多少個不眠之夜她反復想過,她不怕死,人終歸都要走這一條路。讓她作難的是,自己怎樣個死法才不會讓兒女們在人前難堪……
|